環境保育
工程項目已盡量減少環境影響 在詳細研究香港口岸、香港接線及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的多個選址及走線方案 後,以及考慮自2007年以來,從廣泛的公眾諮詢所收集到的意見,政府決定將 香港口岸設於機場島東北水域,其填海工程會和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的海底隧道 南面出入口填海工程合併,從而減少填海面積。香港接線則會沿著機場島南面的 機場水道興建,並遠離生態敏感地區。 |
香港接線
現走線遠離各個生態敏感受體,如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的䃟頭及海草和馬蹄蟹的育幼地點。
香港接線由機場島觀景山至香港口岸路段,將由全高架道路方案轉為採用隧道與地面道路連接,以減低對景觀方面的影響。
香港接線的高架道路將跨越沙螺灣與䃟石灣之間的岬角,以免影響大嶼山的天然
海岸線。
將香港接線於機場水道段的高架道路的樁帽埋於海牀下,減少對水流的影響。
香港口岸
選址位於香港國際機場島東北面,遠離中華白海豚出沒活躍區,對水流、航道安全和環境的影響較少,以及避免了對天然山巒和海岸線的影響。
香港口岸距離東涌新市鎮至少2公里,盡量減少對東涌居民在空氣質素、噪音及景觀等方面的影響。
在海堤上鋪設天然岩石以減低視覺影響。
香港口岸及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的海底隧道南面出入口填海工程會一起進行,可
減少建造約1.8 公里的海堤。
香港口岸採用香港首次使用的不浚挖式填海方法建造海堤。
全面的環境監察及審核計劃 :
我們正在實施全面的環境監察及審核計劃,在整個施工期間,定期監測有關空氣 質素、噪音、水質、廢物管理及生態(包括中華白海豚)等各方面對鄰近敏感受體及對港珠澳大橋香港工程鄰近地區的影響。有關環境監測工作的資料,請瀏覽網頁www.hzmbenpo.com。

提供人工漁礁:
設置約10,000立方米的人工漁礁,作為對海洋棲息地的重置及補償。
於人工漁礁放流魚苗:
在新的人工漁礁和在沙洲及龍鼓洲海岸公園現有的人工漁礁放流魚苗,以提高香
港西水域內的漁業資源。


